活动公告 招聘求职 苏大论坛 心情文章 姑苏城外 考研资料 二手市场
苏州大学论坛 >> 苏大论坛 >> 浏览帖子
发表帖子 返回列表
《苏州日报》头版:名城育名校 名校润名城 浏览:2816  回复:0
苏慕遮
1 楼   发表于:2017/10/15 15:29:20 编辑   


      从2006年与苏州市政府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到2016年全面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在与苏州市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共同体的进程中,苏州大学的脚步不停歇。

名城育名校 名校润名城

       大学的价值在于服务地方的贡献度和契合度,每一座经济发达和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其闪亮的“大学名片”。在苏州这片热土上孕育成长的苏州大学无疑是诸多“大学名片”中最耀眼的一张。

      作为全国地方高校的领头羊,十八大以来,苏州大学抢抓发展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内涵建设,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需求,始终把握苏州改革的时代脉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共赢、共生、共荣的良性互动使苏州大学与苏州的城市发展始终血脉相连。”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说。

学科对接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镜头】——

        在丝绸重镇吴江市的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几乎每周都能见到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王祥荣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围绕天然染料染色印花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开发,王祥荣团队联合企业攻关,开发拼色固色技术、丰富纺织品色谱范围、解决印花过程中技术难题……用心“驻扎”一干就是一年多。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天然染料染色真丝产品中投入生产。而提取于植物资源的天然染料,不仅降低了传统工艺对环境的影响,也在提升纺织产品生态性、产品附加价值、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延伸】——

       去年9月,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州工业研究院列入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工作计划。苏州大学主要的工科学院根据工业研究院的建设任务,组建科研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为地方“一线需求”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其中,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承担的《纺织品生态染整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推广》项目,正是首批获得资助的项目之一。

       类似的科研项目攻关,只是苏州大学紧贴苏州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剪影。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苏州“一基地一高地”建设布局,重点建设与苏州产业密切相关的优势学科集群,以“顶天”的成果和“立地”的实效,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苏州大学又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新增17个本科专业并强化专业的社会服务职能。同时以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为核心,将研究院搬到地方,先后派出“科技镇长团”78人次负责校地科技对接,450余位教师进企业承担18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

       在与苏州城市共生、共兴、共盛的良性互动中,苏州大学将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据统计,苏州大学与苏州市全面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近一年来,双方共同推进“学科产业对接”等十大工程,投入经费近11000万元,组建了16个科技攻关创新研究团队,申请专利37项,创建科技型企业5家,与7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汇聚高端人才,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镜头】——

       9年前,纳米研究领域权威专家、中科院院士李述汤加盟苏大。用他的话说,来到苏大,不仅是缘于学校给予的“搞研究不给时间限制、不给指标规定、不给框架局限”的诚挚允诺,更是看中了这个研究平台蕴藏着“大展拳脚”的内在潜力。期间,他利用自身人脉与影响力,吸引了弟子与朋友全职加入苏大,创造了一个全国范围内不大不小的“人才引进”的奇迹。

       9年后的今天,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已累计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平台、科研项目334项,总经费逾5.4亿元;以该院为第一通讯单位共发表学术论文1236篇,其中影响因子IF>10的论文总计224篇……今年9月,苏州大学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纳米研究为重要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延伸】——

       对苏大而言,抓好“高端人才”这个“牛鼻子”,是新一轮发展的最强源动力。

      今年5月,苏州大学再度收获高端人才引进的丰硕成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教授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凌新生教授双双与苏大签约,合作共建高等研究院。在校长熊思东看来,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不仅有助于研究院未来几年在相关领域快速形成有竞争力的态势规模,也是苏大落实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国家及地方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年来,苏州大学共引进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千人计划”、“杰青”、“长江学者”在内的高层次人才190余人,组建了纳米材料、生物医药、光网络与通信、先进机器人技术等近30个创新团队。

      栽好梧桐引凤栖。近年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源源不断加盟苏大、留在苏大,与苏大自身的人才管理措施密不可分。苏大创新性地打破学院界限和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集成,为人才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同时,苏大还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探索推行“学术大师+创新团队”模式,由引进的高端学术人才负责组建“旗舰式”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以人才吸引人才”的集聚效应和团队效应凸显。而在汇聚海内外大批高端人才的同时,“苏大模式”也为高水平学生的培养打下了扎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成功促进了科研反哺教学。

把脉城市发展 ,聚力打造高端智库

      【镜头】——

      2017年初,一部宏观展示苏州数千年历史的大型文史纪录片《苏州史纪》一经推出就“圈粉”无数,在新媒体平台累计观看量近200万人次,平均收视率在同时段同类型节目中名列第一。片中,苏州大学的近十位专家学者面对镜头,将苏州各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娓娓道来,展现了苏大作为吴文化研究重镇的学术实力。

      担任纪录片《苏州史纪》历史总顾问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博导王卫平教授近年来率领研究团队,正在陆续整理出版“苏州文献丛书”,预计在明年完成首期5辑的丛书出版,这将为今后人们阅读和利用苏州文献这个宝库带来极大便利。

      【延伸】——

      文化是苏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苏州大学历来重视从地方丰富的文化内涵中汲取营养,拓展校地人文交流的领域。

      依托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苏大着力于研究和传承吴文化,并将昆曲、园林、评弹等引入校园,通过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等,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现代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智库,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提供辅助决策。

      早在2011年,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经苏州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成为全国高校首家以“智库”形式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多年来,东吴智库坚持“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以合作促共赢”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为主旨,聚焦城市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探索、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力图打造成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

      目前,“东吴智库”成功举办的三届“对话苏州发展”高阶论坛,业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确立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学术咨询平台。东吴智库多份研究、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和苏州市领导的批示,比如苏州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土壤环境安全、苏州公共场所外文规范使用等内容的调研报告已受到苏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已被采纳落实。
表情

帮助文档 举报投诉 隐私条款 认证会员 联系我们
苏州大学论坛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